-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巨大变革,各类新兴产业对高水平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抢抓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发展机遇,围绕国产计算机产业发展需求,联合行业头部企业携手构建产教融合生态,推动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对接创新链,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匹配差距,为区域新兴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形成具有专业特征、学校特色、一流水准的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产业振兴的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党建引领促发展
协同创新谋新篇
学院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紧密围绕国产计算机行业自主可控发展战略所需,持续开展国产教学重点产品攻关行动,设置攻坚项目,明确职责分工,党委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具体推进,师生党员各展其才,名师团队主动认领并实施攻坚突破,着力攻破国产计算机教学资源短缺的难题,学院三个专业全部获得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实现国产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操作系统教学资源全覆盖使用。2020年,学院与华为公司展开合作,共建“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近年来双方联合共建18门专业课程,持续合作优化昇腾AI软硬件教学平台,openGauss和MindSpore软件与算法教学平台等,面向2000余名学生推广使用;联合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安大—国创高可信软件实践教育基地”等,实践检验学生掌握新技术的情况;结合国产鲲鹏系统编写“大数据技术”系列教材;结合学生思想成长实际需要,推进课程思政精品示范项目,获4项国家一流课程、20项省级精品课,有效促进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播的有机融合;结合学生创新创业需求,自主开发“程序设计与算法综合训练”教学和竞赛平台,切实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建生态
模式聚变释活力
学院长期推行“青蓝”培育计划,聘请校内专业名师、校外行业专家担任新进教师的“师傅”予以职业生涯指导,主动将专业课教师选送至行业头部企业开展顶岗训练,在现实生产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近年来,学院鼓励和支持师生参与国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聚焦安全与隐私计算、脑科学等国家战略,自主研发智能无人机、通用脑机接口、脑成像和疾病预测、AHUGLM对话机器人等国产自主创新实验教学系统,取得50余项专利,持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为国产计算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保障,强化科研支撑。学院主动对标区域新兴产业特别是国产计算机产业发展所需,邀请民族品牌企业领导、专家来院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教学、专业实践、毕业设计、学位论文教学全流程迁移到企业生产实景之中,聘请68名企业导师全程指导,产教双向加速,打造出“行业出题、师生答题、企业阅卷”的新模式,助力国产计算机产业生态建设,为民族品牌企业技术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强基固本赋动能
创新驱动结硕果
学院坚持持续跟踪改进原则,先后出台20余项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筑牢人才培养基石,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院三个专业全部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院师生紧跟前沿技术,持续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着力在“复杂系统建模及进化计算”“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多模态认知计算”等领域发力,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10余项,强筑新一代信息技术学术高地,相关技术转化应用在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场景中,产生社会经济价值超5亿元;培育出国家人才3名、省级人才10名;2023年学院计算机学科进入ESI全球前2.62‰。学生曾入选“中国好人榜”,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IEEE计算智能学会年度杰出博士论文奖,学生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竞赛奖150余项。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应用的驱动、产业发展的支撑、行业竞争的关键。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既红又专、一心报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堪当大任、敢于创新,综合素质过硬、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尽早突破“卡脖子”技术贡献智慧,为区域新兴产业发展奉献力量。(吕钊、王华彬)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