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
- 职场
- 考试
- 专题
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等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茶全产业链绿色高效发展目标,以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为引领,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为抓手,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服务模式,助力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等茶叶主产区产业振兴,为安徽茶产业增效和茶农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强创新服务平台,为持续帮扶提供不竭动能。该校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引领,通过校地共建、合作建设及协同申报等途径,分别在茶叶主产区金寨县、黄山市、庐江县等地共建大别山综合试验站、皖南综合试验站及皖中综合试验站;2022年作为牵头高校,申报获批14个省级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与岳西县共建茶产业研究院,同年获批建设安徽岳西茶叶科技小院;2023年与黄山市合作共建山区特色作物智能农机装备研究院,形成为安徽茶产业振兴的创新服务平台群落。
组优创新服务团队,为产业发展输出人才智力资源。该校以打造标杆服务团队为抓手,围绕“链式”发展目标和技术需求,积极整合校内外学科人才优质资源。一是组建了“安徽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组建了以宛晓春、夏涛教授为领军人、茶学相关教授为带头人、以茶学专业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科研团队”;三是组建了金寨县茶产业联盟、黄山区茶产业联盟及庐江县名优茶产业联盟等技术推广与服务团队;四是牵头组建岳西县、金寨县及黄山区茶产业科技特派团等省级复合型科技特派团和金寨县茶产业博士科技特派团、科技小院等科技服务型团队。
科技赋能创新,转化应用茶产业“四新”科技成果。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制约安徽茶叶质量安全与加工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和产业发展瓶颈,研制的首条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开启了我国茶叶大规模连续化加工的先河;研建的六种典型外形名优茶生产线,改写了传统名优茶只能依靠手工配合单机加工的历史;研制的茶叶光电色选机,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与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茶叶色选机市场的垄断。依托学校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和综合试验站等服务转化平台,转化应用国家发明转专利、技术秘密及软件著作权、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80多项。
聚焦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服务与推广。一是茶产业规划引领方面,组织编制《金寨“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等茶产业发展规划20余项。二是茶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依托综合试验站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圃150亩,引进全国茶树品种 (品系)近 150 个,保存茶树种质 1000 份以上,创制资源 1500 份。选育“金裕1号”等10多个国家级、省级茶树新品种。三是茶园管理与技术推广方面,在茶叶主产区集成推广了茶园标准化配套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四是茶叶机械及产品开发创制方面,通过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开发了金寨红茶、安徽小火黄大茶等系列夏秋茶产品,研建了生产线22条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五是品牌创建方面,打造了金寨黄大茶、金寨篮茶等10多个区域茶叶品牌,联合企业研制黄大特茶、玉米须茶等新产品。
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打造茶产业人才“蓄水池”。该校构建了学科支撑专业、科研支撑教学、从“茶园到茶杯”覆盖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最新科技成果融入教学,建立起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一贯性培养模式。2022年,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省级、国家级茶叶类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2期,培养茶叶产业技术人员200多人次。依托试验站开展茶师研修班、农机农艺融合技能培训班等培训,近三年累计培训实用技能型人才近3万人次;产业联盟、科技特派团、产业研究院和科技小院等茶叶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开展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8万人次。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