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合肥研讨会初中专场分论坛在合肥一六八玫瑰学校集贤校区顺利举行。本次大会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构建科学素养培育新生态”为主题,初中专场聚焦“科学教育转型与深度学习范式构建”,通过精品课例展示、跨学科实践案例分享以及专家点评三大板块,探索“五育融合”背景下科学教育的新路径。

本次活动作为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杨思锋,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周凌,宁波市惠贞书院校长助理、教务主任张志祥,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信息技术教研员田钰,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地理教研员倪宏忠,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化学教研员陈文静,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教研员韩笑,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陈忠好,以及来自长三角地区各校教师代表。
活动伊始,与会领导与嘉宾在合肥一六八玫瑰学校副校长耿杨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三院两园一廊”科学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区域科学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提质、实践活动及资源拓展等多维度创新,构建起 "科技 + 人文" 融合的育人环境,开拓了科学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为与会者提供了直观的实践样本。

课例展示环节亮点纷呈。合肥一六八玫瑰学校初中物理张杰老师以《浮力应用——从郑和船队到现代船舶》为题,通过虚拟人郑和与学生的跨时空对话,将物理知识与历史脉络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情境化学习中理解科学原理,感受技术进步的力量。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任杰老师则以《绿影智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切入点,围绕现实问题展开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生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杨思峰对两节课例进行了专业点评,指出其在情境创设、知识迁移及素养培育方面的创新价值,为科学课堂实践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充分体现了 "问题导向、素养为本" 的教学改革方向。
实践案例分享环节进一步深化了研讨主题。合肥一六八玫瑰学校喻晨亮、杜瑞和两位老师分享了《初中科学深度学习的跨学科教育实践——构建“数字巢湖”水文气象观测系统》案例,通过信息科技与地理学科的深度融合,探索项目式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校长张依琳介绍了该校《基于跨学科课程和科创实践的科学教育》经验,展现了跨学科教学与科创实践相结合的育人优势。
浙江省宁波市惠贞书院校长助理张志祥则分享了《小初高“十二年接力”式科创育人的实践探索》,以十二年一贯制科学教育体系为切入点,为区域科学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周凌对三份案例进行了系统点评,肯定了各校在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深度学习方面的实践创新,同时提出了优化建议,为科学教育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周凌表示,各校实践既彰显地域特色,又形成可复制的经验范式,为长三角科学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次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长三角地区科学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推动了科学教育在理念、方法与实践层面的全面创新。与会者一致认为,科学教育转型需以深度学习为核心,通过跨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及科创实践,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未来,各地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探索科学教育加法路径,为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助力学生科学素养培育迈向新高度。(王宏立/文、王宏立吕星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