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紧扣“教育强市”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产教融合、公平普惠三大举措,构建三维发展格局,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筑牢教育发展“压舱石”
开展“三全育人”改革,建立“党委统筹、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学校落实”的工作机制,将党建融入教学。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达标率达100%,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实验区,90 所学校获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所学校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更加完善。进行“三名工程”建设,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计划,建立52个工作室。2024年,293名培养对象中90%为基础学科教师,选派400 余名教师赴长三角地区研修,6 位教师获全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市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提升至28%,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人数同比增长35%。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举办4场师德巡回报告会,1885名教师参与。1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1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21人获评省级优秀教师,8 个单位获省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产教融合促创新,激活服务发展 “新引擎”
实施产教融合深化,紧扣地方“4+3” 产业布局,依托高新区、经开区等4大园区,聚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3大产业,推动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联合大学等4所高校牵头建设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成为全省首批通过验收的省级产业学院,累计输送技能人才5000 余人。专业动态有效适配,根据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停招 77 个低效专业,新增11个急需专业,职业院校专业与“七大新兴产业”匹配度达 85%,建成省级优质专业 2个、高水平专业群 3 个、实训基地6个,在2024 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4个一等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1银3铜,“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就业质效不断提升,中职学校实现分类达标全覆盖,省A类中职学校达3 所、B类 11 所,办学合格率100%。职业教育就业率达 98.61%,留淮就业率提升 10 个百分点,年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万余人,开展职业培训5万人次。
公平普惠惠民生,绘就教育公平 “同心圆”
基础教育不断提效。2024年以来,新增公办园学位1865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5.6%,同比提高4.52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8.8%,建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1个、省级2 个,“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加速迈进。引进北师大、安师大等优质资源,组建教育集团 20 个,覆盖学生10万余人,创建43所市级以上特色学校,八公山、田家庵等3个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评估,“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农村教育强基,精准培训农村骨干教师 500 人,949 名教师通过开放教育提升学历。投入 7178 万元改造 40 所乡村学校薄弱环节,新建校舍 6.9 万平方米,配备教学设备 1.3 万套,实现农村学校网络全覆盖、小规模学校达标率 100%,投入 1.6 亿元资助 24.5 万人次,落实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 政策,发放生活补助 1662 万元。心理健康护航,构建 “校-家-社”协同机制,建成568 个心理辅导室,配备688 名专兼职教师,完成4.5万名学生心理测评。开展“心理健康百校行”活动 196 场,惠及师生 9000 余人次。(丁婷婷、特约通讯员:吴晨)

-
合肥市翡翠学校开展“红色黑板报”主题创作活动
-
-
安徽举办高校毕业生“暖心帮扶”专场招聘会
-
-
合肥市委组织部温馨提示:及时打印准考证 提前熟悉考点信息
-
-
2024高招直通车系列访谈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