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直面当前这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如何纾解“少年的烦恼”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 > 热点图片   时间:2022-05-17 09:44   收藏   打印

时间:2022-05-17 09:44  

  5月10日,安庆市大观区辖区各小学开设心灵成长健康课程,通过沙盘造景、色彩构成、团队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美育心,塑造阳光心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通讯员 项顺平 摄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强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能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面对这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社会要深化认识,形成合力,共筑防线,全方位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为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护航。

  有效沟通 共渡难关

  “为什么自己在班级认可度这么低,难道我就这么不受欢迎吗?”最近五年级学生小康(化名)所在班级正进行班干部选举,但是他一张选票也没有,不由陷入了深深的烦恼,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小康的情况可以说是一部分孩子的缩影。”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特任教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何元庆说。

  小康是名留守儿童,父母从他1岁开始就在外地打工。前年,妈妈因为生二胎待产回到了老家。可是,小康对母亲的回归非但没感到开心,反倒为自己要承担的家务越来越多而更烦躁。小康在班上的暴力行为增加了,虽然他意识到了自己行为不对,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班主任建议他去学校心理咨询室。在心理老师的反复引导下,小康逐步放弃了用暴力解决人际冲突的做法,尝试着和同学友好相处。他还在老师的鼓励下,找父母沟通,表达了在家需要将更多时间用在学习上的愿望,最终获得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现在,他的成绩也已经有所回升。

  “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在外界刺激下,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但是如果家庭、学校和专业人员能及时出手帮助,他们也可以和小康一样顺利渡过心理危机,发展面对挫折、调节情绪的能力。因此,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何元庆分析道。

  近年来,因为难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变迁,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对校园生活的冲击,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浮上水面。何元庆担忧的是,在快速流转变化的社会,成年人难以为青少年提供足够的情绪疏导,网络建构的虚拟世界消耗了青少年在现实世界的发展动力,社会尚未系统地整合保护性要素,形成有效的预防系统,青少年处在时代变迁与发展需要的断裂地带,日渐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小的社会问题。

  为帮助青少年“突出重围”,筑牢心理健康堤坝,构建美好心灵家园,多年来何元庆等一批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都在借鉴他山之石,关注其他国家应对后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各种解决策略,积极出版研究成果,翻译世界心理大家名作,开发系列团体辅导方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搭建安徽省战疫心理服务平台,坚持应用与学术相互促进循环策略,将研究成果服务于心理咨询。

  学会接纳 坦然面对

  “我刚接待的孩子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在校有多动、专注力缺损的现象,学校要劝其休学,小明父母带着他多次来找我咨询,看看应该怎么办。”日前,合肥市南七街道智慧云党群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内,希望24热线志愿者、心理危机干预师卢金霞同记者分享了一则正在进行中的案例。

  卢金霞在同小明及其父母的每一次交谈中,总能找到孩子的优点并择机鼓励。小明被接纳与包容后,心结渐渐化解,行为习惯悄悄发生了变化,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升。“小明之所以有种种‘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习惯说起,孩子打小爱看书,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时间都是与书作伴,家人忽略了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建立玩伴关系,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不懂得如何自我开解、自我接纳。”卢金霞如是分析。

  情绪低落、行为异常、对正常的事物有恐惧感等都是儿童青少年期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已经成为仅次于学习问题的第二大心理障碍。其中,抑郁是常见的负性情感,20%至30%的儿童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多发生于青少年期,女孩一般多于男孩。

  在常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干预的卢金霞看来,不管是情绪焦虑或者是抑郁,不能粗暴地视为“症”或者“病”,她更愿意称之为“偏差行为”,因为创伤大多一开始都来自偶发的创伤事件,如处理不当会产生创伤心理、创伤生理,未成年人就容易在亲近爱的人面前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前来咨询的孩子中,多数的偏差行为为专注力缺损性多动症。但无论哪一种偏差都需要接纳、包容和关爱。”卢金霞说。

  当前,由于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大学生在学校封闭管理期间,活动空间受限,难免有些学生心理状态容易出现波折。很多高校都通过开设心理危机干预讲座、举办校园心理剧演出、开展文体活动等途径为学生解压纾困。“如何缓解孩子们的情绪压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及时引导孩子们坦然面对困境、平衡好生活与学习,对以学校为家的孩子们来说十分重要。”省心理危机干预学会常务理事、希望24热线安徽接线团团长张斗木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和他的同伴们经常参与高校的这些活动,因此格外忙碌。

  多方携手 合力护航

  分离性焦虑障碍、场所恐惧障碍、特殊恐惧障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理与睡眠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耿峰的诊室里,每天都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慕名前往问诊。

  作为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青少年神经发育性疾病的诊疗专家,耿峰坦言“病人”是永远看不完的,治疗不如早防。为此,他时常利用休息时间走进校园、社区、空中课堂,为家长和孩子们进行科普,帮助大家早发现、早干预。

  采访中,耿峰向记者提供一项近期研究成果——在最新的对国内包含17524名6岁至16岁儿童青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障碍综合的患病率为17.5%,男性、更年轻的个体、儿童以及来自发达地区的青少年有着相当较高的精神障碍患病率,男孩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有所下降,而女孩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会有所上升。患病率较高的疾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抑郁障碍。

  据悉,在教育部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的答复中,已经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耿峰建议,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特殊状况,先努力用沟通交流,帮助孩子在少年时期克服情绪障碍;实在束手无策,就要及时联系心理医生对孩子进行治疗。

  其实,青少年健康成长从来都离不开多维、多元支持,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营造一个安全、支持和帮助的系统环境。何元庆呼吁,应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尽快建成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有效防治心理相关疾病。

  (记者 朱琳琳)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 祖悦
来源:安徽日报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安徽新媒体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中安在线教育等。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转载的稿件或图片若涉及您的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图说教育

中安在线(中安教育网)版权所有

Baidu
map